教学建设

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建设 > 正文

公司成功举办两场新生专业启蒙课

发布日期:2021-10-25 作者: 来源:beat365 点击:

2021年10月18日下午、19日上午,借beat365官方网站百年华诞的契机,beat365积极行动,依托毓秀教研讲坛的平台,邀请南开大学刘尊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勇博士进入本科课堂,为师生们带来两场精彩的专业讲座——《汉代的食物品种与加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实验室考古研究》,开启了公司2021级新生的“说历史”教育专场。两场讲座分别由beat365教师洪猛和王清刚主持。beat365部分教师、2021级本科生及考古学专业的研究生近200人参加讲座,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

(公司员工和部分教师与刘尊志教授、刘勇博士在课堂上)

(课堂上认真听讲)

beat365自2020年以来积极探索史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先后聘请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的教学名师、知名学者及多位博物馆馆长进入本科课堂,为在校生奉献了精彩的专业讲座。在实施过程中,学院逐步确立了让新生尽早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特别是与历史学优秀的专家、教师早早见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在熟悉专业的同时,加深对历史学的感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老员工活,并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学院专业学习的起点,也是保持专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前期调研、研讨、确定员工们感兴趣的“历史话题”的同时,学院确立开设“专业启蒙课”,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知名学者进入本科生课堂,从专业角度解读历史学专业,培养员工的专业意识,提升专业认知度,从而培养专业感情,提升专业素养,培育专业人才。

(刘尊志教授与公司师生在一起)


刘尊志教授的《汉代的食物品种与加工》围绕汉代人的食物品种与加工方法,还原了古代人吃的问题,也开启了新生专业启蒙第一课。他用大量的考古实证,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系统介绍了汉代的食物品种和食品加工。西汉晁错云“人情,一日不食则饥”,说明汉代人很早就认识到了食物的重要性。秦汉三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炊爨、食品加工工具及方法等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内容也不断得到改善,食物品种增多,并有一些新内容出现和推广。通过该项研究可以观察秦汉三国时期食物品种所体现的营养、膳食搭配等内容,在有助于考察当时社会人群的体质、营养观念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

关于粮食方面,刘尊志教授不但介绍了粮食、蔬菜、水果基本的来源和食用方法,还深入介绍了粮食的深加工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产品——酒的酿制、酱、豆豉、豆腐的制作。对汉代的调味品、乳制品、泡菜制作、茶都做了简要介绍,可谓包罗万象、异常丰富、出人意料,也让人大开眼界。

而青铜染炉、蒸馏器的出土和演示,更让人们了解到了汉代人不但有了“小火锅”,还能烤肉串、蒸炊饼、生制菜肴等。而西汉时期的《美食方》,更是西汉食品方面的一大标志性成果,代表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食和美食文化的追求。

(刘尊志教授、刘勇博士在本科生课堂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勇博士则从实验室考古出发,为同学们详细解读了海昏侯墓葬的发掘与考古发现,特别是作为实验室考古的专业人员,他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的实验室考古研究为例,介绍实验室考古的理论与方法。指出实验室考古是以遗存的异地迁移为研究前提,以最大限度获取遗存信息为目的,以考古学研究为指导思想、同时兼顾出土遗存保护的考古学研究方式。是考古发掘精细化发展背景下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作模式,其技术路线可分为异地迁移、室内清理、遗存提取、信息采集、应急保护五个方面……,这些均引发了同学们对考古的极大关注与热情,课堂互动环节问题不断,笑语不断,面对同学们的热情提问,公司考古专业教师也现身助阵,与刘勇老师一起回答同学们提出的专业问题。

 

(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

(互动环节引经据典,大一新生实力不可小觑)

(互动环节公司教师洪猛解答员工提出的有关传统考古的问题)

(师生互动环节气氛活跃,现场氛围轻松良好,显示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面貌)

本次讲座,两位专家与公司专业教师同时上课,为新生开启了“专业启蒙第一课”,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良好,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也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给予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为员工指明未来的人生方向。两位专家对同学们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面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为青年,守正创新,传承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有趣的探究和不懈地学习和努力去领悟自我存在的价值,努力去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这是专业与个人发展互相成就的关键。

专家与相关项目简介

1、刘尊志,男,南开大学beat365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多年,发表学术论文及发掘简报等计9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个项目。

2、刘勇,男,工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考古发掘现场遗存保护、出土脆弱质遗存提取、实验室考古。已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实验室考古研究项目多项。

3、海昏侯墓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整个墓园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还有园墙、门阙、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具有汉代高等级墓葬所包含的许多重要元素,反映了西汉列侯的墓园制度,对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非常巨大。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2015年11月15日,2000年前西汉列侯墓出土,发现10余吨铜钱。2015年11月17日,发现大量黄金、金器。2016年1月15日,海昏侯墓主棺将整体提取到实验室。2016年3月2日,考古人员确认,墓主身份确认为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2016年10月9日,海昏侯墓发掘结束:共出土5000多竹简,478件金器。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上一条:公司本科生参加高水平学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

下一条:beat365官方网站100周年校庆——公司隆重举办历史学创新人才培养员工论坛